不错就好
马二
平常往日,工作繁忙,无瑕顾及孩子的学习。值 圣诞假期,无心远游, 只求借机修身养性,与家人颐享天伦之乐,也好对孩子的学习检查监督,给自己补课聊尽养育之责。
有一天, 查看孩子的学校作业,教师评语皆大欢喜, 不是“Excellent (优秀)”,“Outstanding (杰出),”,就是“ Very Good (很好)”, 而且总是无一例外的配有老师信手画就的大笑脸 (smiley face)。 这不禁令我欢欣鼓舞,对孩子的表现亦褒奖有加。 但孩子的中文作业本上的评语却让我啼笑皆非,不敢恭维且无法苟同。中文作业本中遍体鳞伤,充满中文老师批改时留下的非叉即圈血红的笔迹,即使偶尔侥幸无伤, 老师留下的也只是“不错”二字。 中美老师在作业批改和评语上为何会有如此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我的疑虑和深思,心情难以平静。 孩子在中英文程度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但老师对孩子的作业评语所表现的中美文化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恐怕要深刻的多。“不错”的评语可能是中文学校的中国特色之一吧?
这使我联想起教育文化比较中的一个经典例子。 一个孩子期中考试得了85分, 回到家里, 他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表示赞赏,会热情洋溢地说,“哇,你考得真好, 亲爱的! 我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继续努力,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既是拥抱又是亲吻。 换成中国父母, 他们会不冷不热甚至对孩子一眼不看地说,“哦, 才考了85分,怎么搞的?你给我好好用功, 下次一定要考满分”。 孩子很听话, 努力学习,好不容易期末考试得了九十五分。 美国父母喜形于色,热心地夸奖道,“亲爱的, 这太好了。 你应该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 我真为你高兴。 我要请你饱餐一顿, 犒劳 犒劳你。” 而中国父母会不以为然地说,“哎,才九十五分,还有五分跑哪去了?好好反省一下。”
这个例子也许过於简单夸张, 但中美文化, 教育,价值观念的差异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美国文化更具包容性,积极进取,着眼优点,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是不得已的批评也是措辞委婉。 而中国文化似乎更倾向着眼短处,苛求完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养方式 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积极的文化和教育造就乐观, 自信,冒险,创新的个性;消极苛求的文化和教育使人因循守 旧,亦步亦趋,唯唯诺诺。“不求无功, 但求无过”的官场文化 也算是很中国的了。
回到中文老师的评语 “不错”。 “不错”者, 没有错误也,完美无缺是也。既然如此, 将老师的评语换成“很好”, “优秀”, “完美”, 给人的感觉和效果会有天壤之别。孩子也一定会倍受鼓舞,再接再励,热情洋溢兴趣盎然地学习中文。 其实, 除文化差异以外, 这也是一种交流表达的艺术。 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语气和用词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肯定的语气含有积极的情感,否定的语气消极悲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