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CND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18804
·晨 曦· 这是女儿的选择,也是(也许应该说更是)我和女儿她爸的选择,她爷爷奶奶外公姥姥等等女儿身后的我们这一大堆人的选择。 如此重要的选择,不用说您也猜得着,它一定关系到女儿的前途。 这个选择叫做:上大学还是上大专? 瑞士这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与众不同,义务教育9年,包括小学和初中,初中毕业后能考上高中的只有一小部分,不到20%。因为高中生们都是些过关斩将、突破重围的佼佼者,所以四年高中毕业后的一纸高中毕业证,便能敲开所有瑞士12所大学的大门,而高中毕业率几乎是99%,至少女儿就读的那所高中是如此,去年一百来号儿学生只有三个没毕业。女儿今年读高四,就是说,只要她不成为那1%最特殊的人才,瑞士那十几所大学就任她挑任她选啦。以前她一直坚定不移地要上苏黎世高工(那所大学在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剑桥牛津)。去年她去高工材料系实习时有人采访她,问她高中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她振振有词地说:当然是上高工了,不过是不是学材料还没决定。高工虽然名声赫赫,但男女生人数比例历来严重失衡,所以特别希望能多吸引一些女生。听说女儿矢志不移准备就学高工,女儿的老爸也是战斗在科研工作第一线的物理学家,受雇于高工的专栏撰写人精神大作,那感觉大概和伯乐当年发现千里马的感觉有一比吧:那你是否把当教授作为你将来的人生目标呢?女儿谦虚地笑笑:那是太遥远的事啦。当女儿把那份儿全文登载着采访她的报道的印刷品拿给我看时,我心里美滋滋的,想象着照片上那个有模有样做着实验的女儿有朝一日成为教授的模样。 可是几个月前,她突然发现了一个她更感兴趣的却和过去的志向大相径庭的职业:广告设计。经过多方调查,搞广告设计最好是上大专而不是大学。 其实,女儿一直喜欢画画,不光喜欢,而且从小学到高中不管在哪个班她几乎总是班上画儿画得最好的。她还喜欢设计,我们的新家从家俱到装饰几乎都是她的主意。她曾经梦想过当画家,同时在中学兼职当美术老师,做一份40-50%的工作养活自己。但是这个想法当即就被我斩钉截铁地扼杀在摇篮里了:别做梦了,你想想,一所中学一共才需要几个美术老师呀?那时她上初中,她们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美术老师。她想了想,以后就没再提了。 广告设计就不同了,加上跟它相关的职业,就业前景十分乐观。理性地讲,走这条路应该是女儿的最佳选择。虽说女儿兴趣广泛,但她在其它方面的兴趣和在与视觉、画面方面的兴趣相比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说句老实话,她理科虽然还不错,但我并没看出她有什么过人之处,至少肯定远不如她老爸,而他老爸至今不也还没混上教授嘛。而她画的画,她的一些视觉艺术设想却时常能让我小跌一下眼镜。而且女儿是个重兴趣远胜于名利的人,为了女儿今后的幸福,我似乎应该坚定不移地支持她上大专。 可是,我为什么就是坚定不起来呢? 是啊,如果女儿上了大专,我们如何去安顿那些期望已久的心?也许她爷爷、她外公已经放出风声:我孙女儿(外孙女儿)马上就要上大学啦,那可是世界名校喔,爱因斯坦的母校;我又如何安顿自己的面子?曾经有个朋友说,他此生想要的(事业方面)都得到了,人生目标已经达到,没有什么遗憾需要下一代去替他完成,所以他不会强迫他的孩子去学那些炙手可热的专业。言外之意,只要孩子上大学,学什么都成。看看,事业圆满如朋友者给孩子设定的第一道人生底线是大学。我,一个人生字典里写了太多的遗憾却根本没有成功二字的人,有什么资格让孩子选择大专呢? 女儿自己也犹豫,她毕竟在中国家庭长大,不可能像她的瑞士朋友一样我行我素,选择前途时只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积压在女儿肩上的那些期待太沉重,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忍心让所有那些期待落空。 一个纯粹的把功名看得高于一切的中国人不会有这种选择的痛苦,他们的目标单纯而明确:什么赚钱学什么。 一个纯粹的把兴趣看得高于一切的瑞士人也不会有这种选择的痛苦,既然兴趣明确那还有什么好想的呢? 可是我们,一个生长在东西方夹缝中的女儿,一对并不西化的中国父母,该如何选择呢? □ 寄自瑞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