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新语丝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fazhiwanbao/gene.txt
天赋不是用基因测得出来的
·方舟子·
现在已进入了基因时代,基因这个舶来专业术语可谓妇孺皆知了,虽然一般人对基因究竟是什么所知甚少,但也知道那代表着最尖端的高科技,于是市场上就有形形色色打着基因旗号的产品。最近又出来了一个: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我国基因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并加强了社会应用的推广。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授权相关单位,根据已经研发出的与职业成功密切相关的记忆、智商、情商、体能、专注等5大类的11个基因,推出针对儿童的天赋基因型检测,以揭示其潜在智能类型及特点,帮助家长建立合适的培养计划。”
我不能说这11种“天赋基因”是子虚乌有,想必该单位的技术人员能够具体给出这些基因的专业名称,并举出相关文献证明它们与某项天赋有关。但是这就能用来做为“针对儿童的天赋基因型检测”的依据吗?不能。第一,对这些基因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我们对它们的功能还所知甚少,还未有定论。第二,天赋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并非由某一个基因决定的,涉及许多个基因彼此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智能有关的基因也许有几十、上百个,只知道其中的某一个基因,说明不了一个人的智能高低。即使将来某一天所有与智能有关的基因都被发现了,也难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智能,因为一个人的智能高低深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可能仅仅根据某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来揭示某个人的潜在智能,以此来建立儿童培养计划是极其不负责任甚至有害的,本来天赋很高的儿童完全有可能被误测为天赋低而扼杀了其天才,反之,天赋低的儿童也很可能被误测为天才而拔苗助长。这种检测技术在目前毫无正面价值,除了能够给相关单位带来经济价值之外。
这些所谓天赋基因其实都是国外发现的,但是我并没有见到国外有机构提供检测天赋基因的服务。国内研究机构在基础研究方面乏善可陈,在技术应用方面却要领导世界新潮流。国内许多科研机构盲目追求科研成果产业化,许多科研人员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利润,而不是如何踏踏实实地先做好基础研究。
事实上,一项基础研究成果往往要在实验室中摸索、试验多年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实际应用。但是在当前浮躁的风气和产业化的浪潮中,不成熟的技术、虚假的产品也纷纷推向市场,误导、欺骗没有专业辨别能力的普通消费者。消费者要避免上当,对那些打着最新科技旗号、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要多留个心眼。从“纳米产品”、“基因产品”到“干细胞产品”,面对这些你不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加以辨别的最新产品,还不如相信常识、常理,守住你的钱包,更不要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去冒险。
2008.4.2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