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星期三

读《文化与教育随笔》有感

李 红 霞

早就听说美国的教育特别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突出对受教育者能力的培
养。但因长期生活在国内,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更无可能亲身体验,所以对美国
教育的了解均来自"道听途说"。
去年有幸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派遣,以访问学者身份入境美国到了亚特兰大,不仅
实现了到英语国家学习英语语言的夙愿,而且实地考察了美国教育,感受了中美两
国在教育方面的异同,真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和亚特兰大的华人朋友及其家人的广泛接触,向导师请教,与美国学生交流,
深入课堂亲身体验教学活动,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等途径,使我逐渐对美国的教育有
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也时常将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与国内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
析,对这两种教育体制所表现出的异同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也正是基于此,当我
拿到马二博士的《文化与教育随笔》这个集子的样书时,首先被其书名所触动,继而为目录中一个个鲜活的篇名所吸引,于是便怀著极大的兴趣悉心研读了起来。
如果说之前我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话,那么马博士的大作无疑
给我提供了许多理性的东西,使我对中美两国表现在教育问题上差异能从不同的背
景和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这算是我读此书的一大收获。
通过阅读此书,也让我了解了华人在美创业的艰辛,他们不仅要面对美国主流社会
的审视,更要面对其他族裔的挑战。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华
裔们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加深,这毫无疑问
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正是由于许多许多像马博士这样的炎黄子孙在北美大陆勇
于进取、不断探索,才换来了今日华裔在美的成功,才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尽管走在
美国的土地上依旧显得理直气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马博士们的骄傲,也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马博士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他在书中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在女儿启蒙教育过程中自
己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同时也将女儿的一次次进步所带给他的自豪之情表露得淋漓
尽致。相比之下,我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显然没有他那么耐心,没有也根本不可能
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做过多过深的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上靠学校教育、靠
老师的管束。从这一点上来看,我显然没有他做得称职。
马二博士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从他对中文学校教学质量的质疑以及中文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他对中文教育的关注。正如他所指出的,规范中文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中文学校的办学质量,是保证中华文化在美国华裔群体中发扬光大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为汉语教学在美国教育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先决条件。毫无疑问,他的问题切中了要害,他的分析客观、准确,他的建议中肯、实在。
马博士是一位尽责的师长。从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解到他的职业行为,不难
看出他是一位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的良师,否则,他不可能在人才济济的美国
大学里长期任教并被聘为终身教授,更不可能有机会得到优秀教学奖。一个十四、
五岁才开始在汉语环境中接触英语的人,不仅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学位,而且还能得
到思想独立、富有主见的美国学生的爱戴,这可不是凭运气就能做到,而是要靠才
气和志气。冯博士用自己的执著换来了今天的成功。
马博士是一位赤诚的游子。尽管移居美国已经二十年,但他始终关注著祖国的建设
和发展,特别是国内教育改革的进展,这一点从他对中美教育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中
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中可以看得出来。另外,他把自己回国探亲期间的所见所闻真实
地纪录了下来,对其中积极的方面做了肯定,而对个别消极现象只是点到为止,并
没有提出明确的批评,这一点我能理解,我想其他读者也能理解!
马二博士是一位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的人,他能把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记录下来,并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点尤为可贵。我相信他一定能在自己的学术研究方面做出更大的成就。

《文化与教育随笔》一书是马二先生有关文化与教育的杂文选集, 其中多篇曾在<<美中报导>>发表, 深受读者好评. 欢迎有兴趣的读
者上网购买(网址: http://www.lulu.com/content/2220211). 该书销售所得将捐献
给美国国际教育奖学基金会用以奖励优秀华裔高中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