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假文凭: 诚信危机的集中反映 Education in China

内地五十万人持假文凭  诚信危机的集中反映  
作者:华夫、一萍  
明报月刊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号  

今年三月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新一届“内阁”亮相,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成员就是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因为发改委有“小国务院”之称,更因为位高权重的“掌门人”张平只有“中专”学历。  
由于忽视了管理,滥发文凭的现象一度盛行,以致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疏通关系、找替身做枪手,与一些高校“合谋”,轻易就成了硕士、博士。以张平的官位,只要他愿意“提升”自己的学历,硕士博士什么学历拿不到?对比时下大学文凭氾滥、尤其是“权力文凭”颇受诟病,张平一纸中专学历更显珍贵、诚实与自信。一时间,民众对张平好评如潮。换一个角度看,这正是对一些官员文凭造假的反讽。  三百元一张假文凭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官员文凭造假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假文凭”,即办假证;二是“假的真文凭”,即文凭“注水”, 没有相应的学业经历和知识含量。  
媒体披露出来的官员文凭造假第一人恐怕要属胡长青了。这位因为腐败被处以死刑的原江西省副省长,曾经委托他人到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弄一个假文凭,结果受托人没有弄到,只好到北京的中关村买了一个假的法学学士文凭。从此之后,胡长青就开始以“北大才子”自居,甚至自称是“法学教授”,直到其腐败案发,媒体才挖出他文凭造假的事实真相。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北京市假文凭贩卖最为氾滥的正是在北京大学附近。几位文凭贩子声称,一张北大假文凭,本科三百元,硕士五百元,三天之内可以制假完成交货;而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假文凭也是一样的价格。  
当然,一般官员很少会去街上购买假文凭,因为这些假文凭毕竟容易鉴别,一旦被查出来,当事人就会完全名誉扫地。而教育部对这种文凭的鉴别也已轻车熟路,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资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为遏制假学历证书,教育部几年前就已开通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对假文凭的鉴别大为方便。  

高校合谋造假  
真正让大量官员趋之若鹜的,是“假的真文凭”。一般来说,官员由于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有条件搞到“假的真文凭”;再者,使用“假的真文凭”,不容易被识破,风险要比使用“假文凭”小得多。于是乎,一些官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与高校“合谋”,通过非正常管道,轻而易举便拿到所谓硕士博士文凭。如一些官员因握有各种专案的审批权,这种行政资源可以给学校安排土地批租、增加经费等许多“好处”,这使一些高校自降“门槛”,与官员进行权学交易。还有一些高校因有利可图,纷纷开设各种官员“文凭速成班”,包括开设各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培训班,许多官员的文凭造假正是将这些短期培训班的资格证书也算做自己的学历,公开声称自己是某某硕士,某某博士。  
在学历造假问题中,地方又比京城要严重得多。虽然不排除有人的确是靠自身努力获得学位,但其中造假“混”出来的学历恐怕也不在少数。如在西部的一个贫困地区,从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甚至镇长、乡长,名片上大多印有“经济学硕士”、“法学硕士”等名衔,令人匪夷所思。  同样因贪污被判处死刑的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在职期间就曾通过造假手段,“名正言顺”地获得了研究生学历。但知情者都明白,他在学习期间所写的论文,都是由秘书组成“写作班子”代劳的。  这些“假的真文凭”,尽管不是街头巷尾文凭贩子造假出来的,但却是与高校合谋造假而来,同样都是假学历。难怪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此学历造假“不但损害了高校的学术风气,助长了官员造假之风,也动摇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用基础”。 
 
社会过份注重文凭惹祸  
在注重文凭的今天,弄张假文凭当然不仅局限于官员的升迁之需。事实上,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文凭异乎寻常的看重,推动假文凭市场需求日增,造假现象有越演越烈之势。  翻开许多公司的招聘广告,往往有一条用人标准:“大学本科以上”;一些机构更是不问缘由就提出“非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不聘用”。在这些公司和机构看来,大学生、硕士,这就是人才市场准入的最低门槛,否则,你就是想要做办公室助理也不成。  
专家分析,对求职人员来说,文凭、学历就像一块敲门砖,能立即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对在职人员来说,越高的学历则意味着越多的晋升、加薪机会。正是这种主要依据学历来决定待遇、薪酬的用人制度,促使了一些急功近利的人,不把心思放到提高自身素质上,而是铤而走险,通过造假的手段达到个人目的。当学历仍然作为求职、升迁等的先决条件时,假文凭假学历的出现就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
  
“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假文凭市场最初以知名高校为主,后来假文凭市场瞄准了一些不出名的高校。现在越来越多的假文凭开始仿冒一些不知名的大学,比如某偏僻省份的理工大学、政法大学或者冷僻的农林水利学院、师范类大专学校等。  而且与以往相比,“毕业”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造假者在增加。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近年毕业的本科学历的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这让假文凭贩子难以下手。  
中国内地两年多前的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五十万人。这就意味着,中国至少有五十万人持有假文凭。难以想像,就业时出示假文凭,提拔时使用假文凭,评职称时使用假文凭……五十万假学历多么令人触目惊心!  
在湖北随州辖下的一个区,有一百三十二名教师弄虚作假,在评职称时用的是假文凭。这些假文凭既有大学本科,也有大专、中专,都是教育局在评审教师职称时查获的。“如此多的教师以假文凭蒙混过关,真让教育系统蒙羞。”当地教育局对这些教师作出处罚决定:假证没收,师德量化考核作不及格处理,三年内不得再评职称,且不能获得任何形式的荣誉和奖励,并在全区内通报批评。面对处罚,部分教师为假证感到羞愧,同时大吐苦水:“我们年纪大了,评职称很困难,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河南蒋桥,一个省级地图上找不到地名的弹丸之地,在全国的知名度却超出了它所在的县市,原因是这里假证生意兴隆。当地制假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庞大体系,生意不但做满了河南全省,还做到了全国。从大学毕业证、高级职称证甚至到军官证、警官证等,什么证件都能造假出来。有目击者说:“在这里,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假证买卖过程就像是在集贸市场上买袜子一样方便。”  

正规学校涉足其中  
如今在假文凭市场里,造假早已不再是“路边摊、小作坊”,许多正规院校也涉足其中分一杯羹。北京某大学的网路远端教育大专文凭,标价两万元;东北某大学成人高考文凭价格二万二千元……只需一万到两万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大学文凭,更为古怪的是,这个文凭不仅可以通过人才大市场的验证,居然还可以在教育部的网站上查到。  “成人教育现在是各高校非常挣钱的一个项目,而且市场又很大。”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学校为了扩大招生量,会把一些指标分给一些签约的培训机构,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点,同时会给教学点很大的自主权。教学点为了能招到人,一般都会许诺不用上课、不用考试以及提前毕业等,尽量满足学员的要求。其中,最容易办的是高校网路教育文凭证书,“网路教育从注册到考试基本上都是由学校自己操作,刚开始时还相对正规些,现在越来越乱了”。  

造假网站几可乱真  
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加强对假文凭假学历的惩治力度。如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四年前掀起一次清查风暴,严厉打击官员文凭造假,清查发现六十七万名县处级以上官员中,每四十名就有一人的文凭有问题。此次清查风暴一度让官员文凭造假有所收敛。但是时隔不久,官员文凭造假又死灰复燃。  
为了有效打击假文凭,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全国高等学校学生教育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这是教育部认可的唯一一家具有权威性的学历资讯库管理系统,也是唯一得到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认证机构,上网即可以查文凭真假,原本以为这一下假文凭就无处遁藏了。但是,陆续查到有多个假网站进行文凭造假和贩卖活动,它们的名称和网址与真实网站相似,进行造假欺骗和诈骗活动。  

莫非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制假防不胜防?  
增设“伪学历罪”  
对于打击官员文凭造假,一些专家认为,官员注重理论素质的提高和知识更新,如能刻苦攻读获取更高学位,无疑值得鼓励和提倡。但在选拔官员问题上,不断追求高学历,有的甚至以学历层次划杠,造成以权谋学、文凭造假,却极不可取。他们呼吁,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包括监督制约机制、惩处机制等,在官员选拔任用中,结合“德能勤绩”等项全面客观地综合评定,重学历但不单重学历,全面杜绝官员文凭造假现象。  
还有学者提出建议,有关部门应建立起一种对官员在职读书的报批制度,严格审查其学费支出及学习情况。同时用公示的方法来预防“权学交易”,即官员的学历变更要公示,把官员学历变更的就读院校、专业及学习年限、学习方式、证明人等内容以张贴公告的方式,在官员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并设立专门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对于为数更多的五十万人学历造假,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是社会诚信危机的集中反映。借助法制、道德、诚信体系的建设,杜绝假文凭,这是当务之急。有专家则反省当前的用人制度,认为盲目以“学历论人才”的方式,不仅导致人才“难尽其才”,加剧人才的浪费和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而且也导致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追求假学历这种“学历”符号。只有改革现行的用人制度,改变社会的价值评判体系和观念,假文凭、假学历问题才能根治。  
还有人大代表认为,现在对于使用假文凭大多数是道德上的谴责,最多是纪律处分,远远没有达到法律层面。对于制造假证,购买并使用假证的人,应该同样要在法律层面上进行约束和制裁。为此,这位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修改刑法,在刑法中增设“伪学历罪”,明确伪造和贩卖学历、学位等文凭证书的定性、罪名、处罚等法律条文,作为惩治学历造假的法律依据,加大惩处,明确定罪。所谓治乱用重典,这一招不知能否收效呢?

中国教育病入膏肓

就在人们还为前一段时间,各地不断发生中学生砍杀老师事件震惊不已的时候,内地校园暴力又再升级,学生杀老师现象由中学校园蔓延到了大学校园。
前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学生手持菜刀冲进教室,将正在上课的一名教授当场砍死。这一凶杀事件爆出后,成为近两天来内地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新闻。一段时间以来,内地校园到处血雨腥风,笼罩着恐怖气氛,不论大学还是小学,老师都人人自危,学生个个暴力,学校不再是读书求学的场所,而变成了一个暴力横行的角斗场。在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相互仇视,你砍我杀,各种暴力事件不断上演,乱象不断。
仔细分析,这些不过是内地教育弊病不断累积的一次集中爆发。近些年来,主管机构盲目决策,导致教育脱离正常发展轨道,成为民众最为不满的领域之一。由于学校管理失序,虽然投入不断增加,但却不见收获,教学科研品质反而不断下降,很多大学教授不再安心学术,而是奉行论文基本靠抄、学术基本靠蒙、职称基本靠骗,抄袭丑闻、造假丑闻此起彼伏;老师也不再为人师表,而是道德沦丧,各种桃色新闻层出不穷,各地还不断爆出老师强姦女学生的丑闻,因桃色绯闻而引发的校园血腥事件也时有发生。
教育产业圈钱工具
近年,由于内地推行教育产业化,致使学校沦为圈钱机器,教师沦为赚钱商人。愈来愈高的收费每年都把很多寒门学子阻挡在大学校门外。而大学收了钱,却只会用来做表面文章,不是用来安装观光电梯,就是用来修建豪华校门。大学圈钱无数,中小学也不甘落后。近期正在开庭审理的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腐败案显示,这所小学拥有帐外资金超过一亿元,全部是违反当局规定的乱收费资金。安徽省芜湖市一所由港商赞助的中学,被校长当成自己的「取款机」,先后用五十二张借款白条取钱数十万元。
过去几年,教育领域改革出现错误,政策出现了问题,已经是明摆的事实。过于仓促的高校扩招留下无数后遗症,错误的产业化更将中国教育带进万劫不复的死胡同,违背教育规律的高校评估,令大学「被迫」弄虚作假等等问题,都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但更令民众失望的是,主管部门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想方设法为自己辩解。
最近,人们又看到,主管部门又在为内地研究生收费辩解,明明又是准备发起一场磨刀霍霍的收费运动,却宣称是为了提高教育品质而进行的改革。人们都记得,现在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弊病,当初都是打着提高教育品质的旗号推出来的,最后却製造出一地鸡毛。
面对当下校园存在的各种乱象,面对病入膏肓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应当反思一下自己应该负起甚麽责任呢?
□ 太阳报

2008年10月30日星期四

Vote Obama

Time to vote

Democrate or Republican
Obama or McCain
Black or White
Young or old
Inexperience or veteran

I have made up my mind
Obama is the man

Time for change
Let Obama
lead the charge

White, black, or yellow
That's the way to go!

What Life?

If life is all about money,
and success is measured
by your bank account,
the size of your house,
the model of your car,
then I am a total failure.

If life is about freedom,
and success is measured
by your feeling,
quality time with family,
the books you read,
the friends you make,
then I am doing well.

I may not make much money,
but I am making a difference
touching young lives everyday
in my profession.
How about you?

I get paid for doing
what I love and
still make a decent living.
Do you?

Some work to live
Some live to work
But I live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2008年10月5日星期日

美华裔男童拒做功课遭父打伤 家长涉虐童被捕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纽约宾臣墟6岁华裔男童的家长因他拒绝做学校功课而使用武力惩罚他,导致男童手臂胸部红肿,该名家长已遭警方逮捕,并被控攻击、虐待等严重控罪。
  查案的宾臣墟市警62分局指出,被打伤的男童只有6岁,和父母住在74街17X4号,警方说,男童家长于9月29日下午2时30分因他拒绝做功课而惩罚他,男童回到学校后被老师发现而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男童身体有多处受伤,手臂严重瘀青,胸部红肿。男童过后被送院接受治疗,家长则被警方逮捕,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名家长曾有虐待孩子的前科,曾在去年10月间也因打伤儿子而被捕。
  由于案件涉及未成年的儿童,同时涉案者又有前科,警方对案件不愿发表太多内情,但据了解,除了涉及打伤儿子的家长被捕外,该名男童也遭市儿童保护局带走。  
 布鲁克林华人协会小区服务部主任周金兆华指出,区内的华裔家长应以上述案件为借鉴,她说,华协会主办的课后补习班不时发现有孩子身上出现伤痕,该会对轻者会向家长反映教育,如果严重必须依法向当局报案。  

 她表示,许多华人家长虽移民来美国,仍对孩子打骂,使孩子身上留下伤痕,孩子上课被老师发现后必定报警处理,而当市儿童保护局插手后,孩子一定被带走,不少家长因此后悔莫及。  
 周金兆华说,根据州法令,不但暴力,语言怒骂和疏忽都可构成家庭暴力,家长如果当庭广众对孩子大声怒骂,如果有路人报警,家长也构成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同时,家长如果不注意孩子整洁例如孩子每天穿着肮脏的衣服上课,也可被批评。

美华人子女回国抚养 返美儿童面临适应难题

From ChinaNewsNet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如果三岁以前由祖父母带,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很难建立,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也难以改变。如果三岁以前由父母亲自抚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可以掌握。

  中新网10月5日电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胖妹来自福建长乐,在纽约法拉盛开家小商店。2000年,她从长乐偷渡来美,嫁给一个有美国居留权的老乡。几年过去了,她生下两个女儿,大的刚5岁,小的还不到2岁。两个女儿都在几个月大时被送回老家,由女儿的外婆照料。
  她说,福建人一般喜欢男孩,是“生男止”。“美国的好处可以多生。”如果第一胎生个儿子,有人就不再生了。如果想要女儿,可能还会再生一个。如果前两胎是女儿,他们一般还要继续努力。但是,如果再生两个女儿,那么只好算了。
 她生下大女儿后,因和丈夫都要上班,就请了一个保母照看孩子。“每月的保母费就要花一千多元。”在大女儿五个多月时,她将孩子送回长乐。女儿和外婆住在长乐市,女儿上当地幼儿园,讲的是普通话。
学校对孩子来说是个陌生的环境。因此,家长们陪伴孩子入学,可以给孩子信心,对返美孩童尤其如此。
开学了,孩子开始上学。面对新环境,返美孩童常会感到无所适从。
  她说,福州人都是在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后送回老家,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如果夫妻两人经济条件好,孩子在两、三岁时接回来。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小孩都是在5、6岁时再回来,因为孩子在6、7岁时要上小学了。但是,她的大女儿在2岁半就回到美国。她说,这是因为她要上移民法庭,“法官要看到孩子”。后来,法官批准了她的庇护申请。
  在她丈夫的亲戚将大女儿带回美国时,她一家和亲戚一家都开车前往机场接机。“女儿见到我不要我,要上那位亲戚的汽车。”她就骗女儿说,要给她买东西,“但是,她一进到汽车内就大哭”。回到家里,她不要妈妈抱,要求回外婆家,这让她心里很难过。
  不良习惯 狠心纠正
  胖妹说,因为大女儿自小由外婆带大,养成一些坏习惯。例如,吃饭时东张西望,学习时三心二意。她说,要趁孩子还小的时候赶快纠正,不然的话,将来就像美国孩子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后来,一个朋友送给她两根竹子末梢,用做教育孩子的鞭子。“鞭子很细,打在身上很痛,皮肤上会起红印子,但不会伤到皮肉。”一到吃饭,她就把鞭子放在饭桌旁。“如果她不好好吃饭,我就把鞭子拿出来亮亮。”这样,女儿就会专心吃饭。
  她说,她把这个鞭子称作牛鞭。如果女儿不听话,她就威胁要拿出牛鞭。“一听说要拿牛鞭,女儿很听话。”有一天,一个朋友带着孩子来到胖妹家做客,这个孩子听说胖妹要拿牛鞭,就以为是好吃的菜,嚷着要吃牛鞭。“大人们笑了起来。”
  等到女儿3岁时,她把孩子送到法拉盛一家华人创办的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她,别的孩子都能从1数到100,而她的女儿只能从1数到10。“我听到后很生气,回到家就用鞭子打了她一顿。”结果,两周后,女儿从1就数到100。“老师感到很惊奇,还问怎么进步得这么快。”
  胖妹说,因为女儿长期不在身边,和母亲有隔阂。如果一味地打女儿,女儿就会和母亲不亲。因此,既要打,也要讲道理。女儿到纽约不久,有一次尿床,她就用鞭子打了女儿一顿。“打过后,我就让女儿闻闻床上的尿味。”女儿知道自己错了,从此再也不尿床了。她说,女儿现在和她很亲。
 孩子送回 夫妻打拼
  在纽约福州人小区,将孩子送回国抚养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来自福州的移民陈林说,纽约福州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第八大道、华埠和法拉盛。许多福州人在外州餐馆做工,怀孕后就回到第八大道待产,生产后几个月就把孩子送回中国大陆。她估计,住在第八大道附近的福州人应该最多。
  陈林自己也是这种情况。她于10年前从福州来到美国,和同乡结婚后,生下两个女儿,分别为7岁和4岁。她说,公公和婆婆经常打电话催促,希望他们再生个男孩。“我就告诉他们‘等有空再说’。”她和丈夫达成共识,两个女儿就够了,不想再生了。
 在大女儿3个月的时候,她把女儿送回自己福州农村的家中,由自己父母负责抚养。她和丈夫美国挣钱,每月给母亲几百元的抚养费。后来,他们用挣的钱在长乐市买下一个公寓。“当时价格是30多万,现在已经翻倍了。”女儿在长乐市就读私人幼儿园。
  从中国来的孩子必须打疫苗,才能在美国读书。她女儿打疫苗的医院是育幼医院。“每到打疫苗时,医院会打电话通知。”因此,女儿的疫苗针没有错过。外公外婆比较溺爱大女儿。“她想要什么他们都给,想要月亮也会给她。”
  她说,大女儿脾气很倔强,想要什么就要拿到。“不是她的东西,她也要。如果不给,她就哭。”一次,他们带大女儿去玩具城,大女儿看中一个玩具。“我对女儿说,这种玩具家里有。”但是,大女儿认为这个玩具与家里的玩具不同,坚持要买,不买就哭着不走。他们没有办法,只好买下玩具。现在,大女儿懂事多了,知道父母工作很辛苦,不再吵着要买玩具了。
  大女儿刚到美国时,什么都不习惯。英语一点都不会。她将女儿送进学前班,每天补习半个小时的英语。一年后,女儿的英语进步很快。“现在讲得已经很好了。”
  专职母亲 抚养孩子
  陈林说,两个女儿都在几个月时离开父母,而这段时间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她非常遗憾,就是女儿走路、长牙齿和牙牙学语的过程没有看到。“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生活所迫。”她说,福州人差不多都是这样。老人在美国孩子就不送走,老人不在就送回中国。
  大女儿在中国时,他们经常给大女儿打电话,大女儿和他们也有交流。但是,大女儿刚来美国时,见到她不叫妈妈,只叫阿姨,她感到很难过。“一个多星期后才叫我妈妈。”她感觉与大女儿分别久了,相互之间不太亲近。去年,他们决定把小女儿早点接回美国。今年1月,小女儿回到美国,刚好4岁。她认为,母亲自己带孩子,对孩子好,对大人也好。
  她说,当小女儿在中国时,他们经常在视频上交流。因此,小女儿比较随和。小女儿一回来比大女儿好很多。“她一来到就叫我妈妈。”如果小女儿要什么,他们说不要,小女儿就说不要了。9月份,小女儿上了幼儿园。
  她现在辞去工作,专职带两个女儿。她和妹妹在纽约法拉盛租下一个两房公寓。“我和孩子住一间,妹妹住一间。”但是,有时孩子也去妹妹房间住。丈夫在外州和朋友合伙开餐馆,每两周回来一次,一次能够待上3、4天,一家人的感情越来越亲密。
  孩子回国 减轻负担
  美国福建同乡会总顾问陈清泉说,他每次从长乐机场登机,就会发现一些5、6岁的孩子在大哭,因为不愿意离开养育他们几年的祖父母。他说,把孩子送回中国大陆抚养, 在美国福建人中相当普遍。他说,没有统计到底有多少小孩送回中国,但估计数目不少。
  这位前福建同乡会主席称,送小孩回国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都要打工,无暇照顾子女。他说,“在美国,母亲都要工作,请个保母要花费一千多元。”在中国,有的祖父母帮助照顾,有的请保母带。国内的幼儿园既教中文,也教英文。孩子等到5、6岁时再回到美国上小学,语言一般没有障碍。
  在中国大陆,孩子普遍都打预防疫苗。“这些疫苗基本上和美国的一样。”他说,孩子的父母到美国后,挣钱寄回家乡,在当地城市买房子,也有的人为了孩子也在城市租房子。因此,孩子送回福建后,大多数都在城市。如果住在农村,打疫苗也没有问题。“村里用广播通知打针。”
  他认为,部分孩子没有上幼儿园,来美后学习上有困难,小学英语跟不上。但是,小孩的智力不是问题。他认为,孩子送回的好处是,孩子可以学习中文。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外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会中文可以优先聘用。因此鼓励孩子多讲中文,对他们将来好。
 返美孩童 越来越多
  纽约市第2小学位于曼哈坦华埠的亨利街(Henry St.),距离福州移民集中的东百老汇仅有一街之隔。该校校长高百利(Brett Gustafson)说,第2小学有750名学生,华裔学生占86%,其中福建籍占多数。他发现,过去5、6年中,从中国回来的华裔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孩子一般都是5岁左右回到美国。
  他说,这种现象就像把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突然移植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语言和生活完全不同,孩子适应起来有困难。这类孩子一般一年后会逐步适应。他说,一年看起来时间不长,但与孩子的年龄相比,这个时间不能算短。
 为了帮助这类孩子的过渡,学校设立双语班,老师都会说中文和英文。同时,学校还有会讲中文的社会工作者,辅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他说,许多华人父母听说不能打、不能骂,感到很难管教这些返美儿童。他建议,父母要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多和孩子交流。
  他说,这些孩子的父母专心挣钱、买房子、开商店,心思不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接回美国后,就交给学校,自己不管。他认为,这与以前的华人不同。他的华人朋友的父母不是这样。那些父母来美前都是专业人士,在美国只能找个一般工作。但是,他们千方百计把子女教育好,希望他们有个光明的前途。
  返美孩童 问题很多
  高百利认为,许多孩子8月从中国回来,9月就开始上课,子女和父母互相“不认识”,对其他人也不了解,语言不通,有的在中国没有上过学,因此问题很多。
  从学业上来说,这些孩子与在美国生活的孩子差距很大,他们不知道26个英语字母,不会读也不会写,讲话听不懂,“甚至简单的一句话都听不懂”。在情绪上,这些孩子要什么就要有什么。“如果不给,他们就在地上打滚。”有的孩子见人就打,甚至还打老师。有的孩子自己随便跑出教室。他估计,这些孩子都是由祖父母或亲戚带大,受到过分宠爱。
  有的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里,因为不想回家,甚至待到凌晨。有的孩子一早就赶到网吧门口,等着网吧开门,比老板去的还早。有的孩子逃学。有的孩子为了交朋友,就从家里偷钱,把钱分给同学,“讨好他们”。例如,一个孩子从家里偷了两、三百元,分给同学。
  纽约华人家长会会长朱宝玲曾经接待很多家长,发现这类孩子都有这些问题:不合群,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别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们玩,因此他们没有朋友,感到孤独;抢别人的东西,不给不高兴,打别人,学校发现这种情况,只好把家长叫到学校。“有的家长说,她一个月被叫去学校几趟。”学业上不一定跟得上。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有的孩子染上祖父母的坏习惯,如抽烟、喝酒、打牌。有的小学生就会抽烟。
  法拉盛韦波教育中心专门向孩子提供课后教育和中文教育,其服务的对象是4岁至14岁的学生,现有学生100个左右。校长韦剑波说,把孩子送回大陆抚养的主要是福州人和温州人,占其学生人数的10%至15%。她认为,送回去的孩子有许多问题。一、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不给,就偷偷拿走。二、说谎。美国老师问拿了没有,回答“没有”,实际上拿了。三、屡教不改。答应过不再犯的错,仍照样做。
  专心赚钱 忽略教育
  高百利说,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父母有责任。许多父母把很小的孩子送回中国,接来美国后仅在一起住上两周,赶快去外州开餐馆。有的父母只管挣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的父母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
  他说,这样的学生面临很多困难,对学校、家庭需要重新适应。孩子与父母没有建立感情,这些孩子不相信家人,甚至父母。有的孩子在国内有许多朋友,现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没有任何朋友,甚至住在亲戚的家里。
  华埠的第130小学也是返美学生的就读学校之一。校长伍小珍说,该校的学生80%是华裔。她认为,华裔父母大部分都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的家长是少数。有人为了自己上班,在早上7点多钟就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到晚上下班后才来接回孩子。孩子希望父母注意他们,有的孩子说谎,说自己有病,实际上想回家和父母在一起。有个孩子哭了一整年,就是想念爷爷,因为爷爷把他带大。
  她认为,这些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但是,一些父母与孩子没有建立亲情关系,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有的父亲在外州开餐馆,几个月回来一次,和这些回来的孩子几乎没有感情上的交流。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孩子则觉得自己像个无人关心的孤儿。“他们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因此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就是不听话。”
  她说,美国法律规定,6岁至16岁的孩子必须读书,不读书学校要报告警察局,警察局要把父母送进监狱。有的华人父母让孩子帮忙卖东西,不去上学,就违反法律。有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回大陆,说是有急事,一去两个月。结果,孩子考试过不了。学校每天向市教育局报告,如果有学生不上课,教育局就要追问孩子去向。
 母子亲密 非常重要
  韦剑波说,孩子1至5岁是个宝贵的经历。子女与父母要相互信任,没有信任,孩子感到不安全,也无法学习。从教育学的角度讲,这些孩子与父母没有建立“亲密关系”。他们回到美国后,需要与父母重建这种关系。
  她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孩子。母亲在指甲店工作,孩子送给中国大陆的奶奶抚养,奶奶认为孩子很聪明,但是妈妈说儿子不听话,认为是奶奶宠坏了。韦剑波认为,孩子与奶奶建立了互相信任,经常鼓励孩子。儿子来到美国后,没有与妈妈建立互相信任,马上就学英语,当然不行。妈妈早出晚归,每天只和儿子见面一个小时,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有的人家里环境不好,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大床挨着小床。她说,这类孩子的教育与家庭有关。例如,一名福州籍的孩子,母亲生个妹妹,在两个月时送回中国,但是母亲喜欢赌博。母亲一发脾气,孩子就知道母亲把钱赌输了,但是没有办法。
  有的母亲是知识女性。孩子回美后,母亲抓紧教育,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虽然来得很晚,但是学习没有耽误。例如,一名孩子11岁才从福州来美,英语自然跟不上。妈妈逼迫他跟上,不行就打。孩子每天背10个到15个单字。“只要书上有不认识的单字,就请老师讲解。”结果,孩子进步很快。现在,孩子不讲中文,全讲英文。老师也感到吃惊,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孩子”。
  母子关系的建立很重要。例如,一个孩子到7岁才来美国,上二年级。因为听不懂英语,成绩最差,感到很沮丧。但是,一打起游戏机,两眼就放光。他很排斥英语,感到学不好英语,曾经透露“想自杀”。但是,妈妈很有爱心,母子关系建立得很好。她说,这个孩子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自信,如果自信建立起来,这个小孩很有前途。“我看好这个孩子。”
  她说,孩子回美后,如果家人不帮,孩子学习就跟不上。“老师压根不看这些学生。”好的学生给作业,差的学生不给作业。例如,一个孩子原来数学很好,来到美国后,老师光给数学作业,没有英语作业。孩子如何提高英语?
  教育孩子 注意方法
  华人有个传统的观念,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但是,高百利认为,有的孩子调皮,做错事情,父母打一下屁股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父母多次打孩子,给孩子造成身体伤害,学校发现后就要报告纽约州儿童保护局(Child Service),该局就会报告警察局。他说,学校有这个责任,如果发现,一定会报告。但是,许多华人父母不知道。
  第124小学位于曼哈坦华埠的地威臣街(Division St.),与东百老汇相隔一条街。该校华裔校长谭玲芳说,从中国回来的孩子与在美国生活的孩子有些不同。他们很难完成作业,不听话,喜欢争论,不按要求做。“但是,美国的文化是尊重孩子。”因此,学校教育父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她建议父母与子女多交流,对孩子投入时间,要鼓励,不能逼迫。
  朱宝玲说,部分这类孩子对父母有怨恨心理,对伤害父母有“成就感”。但是,在美国,打孩子犯法,如果打孩子,孩子可能报告学校。也有的孩子故意弄伤自己,然后让其它孩子知道,由他们再报告老师。学校获知消息后,要在24个小时内报告州政府有关部门。
  如果发现父母“虐待”孩子,政府就会把孩子送到领养家庭(foster family)。有的非洲裔家庭收入不高,也申请领养儿童,获得政府补助。儿童保护局把孩子领走后,负责分配领养家庭。有的孩子送到领养家庭后就后悔了。
  自己能带 尽量不送
  朱宝玲认为,三岁以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老。如果三岁以前由祖父母带,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很难建立,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也难以改变。如果三岁以前由父母亲自抚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可以掌握。
  她说,不仅福州人把孩子送回中国大陆,而且许多高学历的人也把子女交给保母,以便自己拚事业。她认为,作父母要负起这个责任。既然生子,就要养育。如果把小孩送回中国大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个大人围着小孩转,还有姑姑阿姨从旁协助,良好的行为规范很难建立。
  陈林说,她经常劝其它人不要把孩子送回中国大陆,别人就会反问她:为何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回中国大陆?她的回答是,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验,所以不赞成别人也这样做。她说,送与不送是个矛盾。“讲是这样讲,但是没有办法还是要送回去。”
  她说,因为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对孩子的许多动作代表意义不了解。刚来时,孩子发脾气,她不知道是发脾气,就打电话回去问母亲。母亲就告诉她孩子生气是什么样子。同时,女儿也不知道母亲生气是什么样子。“现在,我们都互相了解了。”
  福州籍的林太太也同意这个观点。她一共生了3个孩子,分别为6岁、4岁和2岁。前两个是女儿,第三个才是男孩。因为她的父母在台湾,公婆在加拿大,她只好请大陆亲戚帮助照看两个女儿,她和丈夫在法拉盛开家商店,就自己抚养儿子。
  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在福州市和长乐市长大,她说,两个女儿和照看他们的亲戚建立了感情,刚到美国一段时间,他们还要求回到中国去。因为两个女儿回来得早,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现在,他们在法拉盛分别上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她的建议是,“如果自己能够带,就不要送回去了”。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Jayson

Joyful
Active
Young
Smart
Outgoing but
Naughty sometimes

Lian

Lovely
Intelligent
Artistic
Never give up

LEARN

Listen
Explore
Ask questions
Research

Never too old to learn

TEACH

Teachers must
Engage students
Activel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Challenge them with
High standards

EDUCATION

Educated teachers wh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children
Undertake tremendous
Challenges to
Assist each child
To grow and learn
In ways that provide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New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s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Life is but a dream

Thinking of where I am
Is my life a dream?
Came to the land
with a brief case
in my hand
Now a family of four
contend and all

Always an underdog
Not a lucky hog
for I believe
in hard work
not good luck.

I don't brag
And never beg
For what I am worth
It's all
in the bag

Going up
Or coming down
It’s not how
I plan
Doing what I love
It’s all
that counts.

I teach
I research
And service too
Doing it all
With an itch
For positive change
And work
Of top notch

In teaching
It’s all about
Learning
Exciting
Motivating
Connecting
Explaining
Guiding
Advising
Feeling
Modeling
Cooperating
Participating
Discussing
Engaging
Reflecting
And improving

In researching
It’s seeking
For meaning
Reading
Thinking
Hypothesizing
Experimenting
Analyzing
Understanding
Writing
Publishing
Presenting
And sharing

For teaching
is my life’s calling
I teach
Therefore I am
Is my life a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