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父母言行与子女教育

父母言行与子女教育

·李 昶·
From cnd.org

前几天,儿子丹要想去看电影,按他的说法,是Family Movie Time。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就去了 Cineplex 电影院。

孩子开始懂事了,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对大人的挑战。

我知道他喜欢看电影吃零食,加上知道电影院里的食物卖的特贵,便事先准备好了一包食物饮料,准备进去后边看边享受。

我去排队买票,丹和他妈妈站在检票入口处等我。

这一站,站出点麻烦来。丹是一个很忙的孩子,闲不住。他东张西望。我买好票,他又说他还想看另外一部儿童青少年的电影,我也没多想,就同意了。

第一个麻烦:他一进去,就闹着要买吃喝。我说我不是给你准备了一大包食物饮料吗?他说电影院里不容许吃自己带去的食物,只能在里边买。我说这世界上哪里来这么霸道的规矩?电影院里的东西卖这么贵,抢人啊?!我四周看看,也没看见有此通告。

丹不依不饶,又拖着我返回去了检票口。在那检票口外边,地上竖着一个小牌,上面有几个小图,其中有一个是食物饮料图,上边有一个红色圆圈加上一红色斜杠,有点像交通标志。丹向我解释,这就是不容许带自己的食物进去吃。我心里不太高兴,吃了竹子啊?这也管的太宽了,拖上孩子就走。这孩子,看什么不好,怎么专拣这玩意看!

孩子进去,一家人坐下。电影开始。这是孩子自己选的电影,他饶有兴味地看了起来。过了一小会,我掏出他喜欢的炸薯片爆玉米花巧克力来,递给他吃。他拒绝了。我问他你是不喜欢吃这些东西?他说喜欢,但是他坚持说在电影院里,不应该吃自己带进来的食物,应该去买。我没办法,只好带着他又出了电影厅,到食品部去给他买吃的。那里可真是抢人宰人:一包爆玉米花$5.99,一小包巧克力$5.99(如果在外边都是1-2元一包的食物),加上13%的税,共13-14元。真是晕了。我自己都不买这么贵的食物吃。

又进去坐下。孩子开始津津有味地吃零食,看电影。

第二个麻烦:丹看了一会电影,转头提醒我,他还要看第二部电影。我说好啊。他说那你赶快去买票啊。我楞了一下。这里电影院都是在大门口检票,进来后,在各个放不同电影的影厅门口,是没人再检票的。我开始本能的想法,是看完这部电影,就去另一个厅看,我一直以为这是合法合规章的。但是我转念仔细想想,可能孩子是对的,因为买一张票,就应该只看一部电影。至于人们是不是这样做,那就要靠人们自己的良心和信誉了。我于是又出去到买票处买了另外一场电影的三张电影票。心里想,今天是放血,痛一把,陪太子攻书。又回去坐下。孩子又问我是否买了另外一场电影的电影票,我说是的。他要我给他看看。我递给了他,那上边还有没经过检票的副劵以及电影名字。他看了,放了心。

看着那些儿童青少年的电影,本来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于是坐在那里,陷入了深思。

我在欧洲学习居住过好些年。好些西欧国家,在对公民的行为管理上,是实行信誉制度。比如,我曾经在去过欧洲多国,那里大都是公交车系统包括地铁实施“信誉制”,即公民靠良心良知自己自觉买票上车,无人检票。电影院演出厅,有不少也是无人检票的。当然,有时也有检票员来查票。

我并不认为我自己是什么特别高尚的人,但我也不是低级庸俗的人,也不是贪图占小便宜的人。但是,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我也要为自己的利益多考虑。

其实,上述的两个例子,更多地折射出人们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情况时,可能遇到的良心和道德,以及在自觉地遵守规则的在选择上的两难的处境。

对上面两件事的处理,我并不是想说自己还怎么了不起。与其说是我做了应该如此的选择,还不如说是我当时考虑的核心是孩子。我不愿意给孩子的正常正当的价值观上,蒙上阴影或造成混乱。如果是我一个人,我并不能保证不排除可能做出其他的选择。我也不过是一个有着优点弱点的普通人。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为了这两件事,向儿子说了谢谢。他说:“For what?I only followed the requirements.”(这有什么? 我不过是按要求做了。)

这又让我想起:就在前几天,一位多伦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举办大型公益性声乐讲座。开讲以前,主持人宣布:希望不要录音录像(除了“新时代电视”录节目外)。这位歌唱家积累二十年声乐演唱及教学的经验,讲的许多是她个人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精华。但是,还是有几位在场人士,不自觉,一直在下边偷偷地录音。这很不好,违背举办方的明确要求,即便这不违法。但是,应该注意尊重别人的规定,存点公德。这里也有一个做人的良心良知的问题。

教育孩子,是一场艰难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能。还有就是情绪处理的能力。另外,就是培养孩子要有一定的做人的准则和底线。这些都是属于情商的范围。至于智商,那是遗传和开发的另外一个问题。

当一个孩子在开始明白了自己与外部世界与他人的区别,以及外部世界是对人的行为有要求时,在他同时开始有了自我的见解时,他便开始了在朝向按外部世界的规范要求下的自我独立的发展。他于是有了表达出自我见解的愿望和权利。这时父母不要因为孩子不同意见而生气,而要认识到孩子这时是在表达自己的独自思想以及自我主见,但是同时是在调整自己在一个有法律有规章的社会里生存行事的行为模式。

如果孩子从小在价值观念上,在对人(对父母)的信任感—这是一定需要建立起来的--上遭到混乱和误导,如果这点遭到中断,此人长大以后多半焦虑感重、不信任人、疑心重,并且行为上会出现误差和较大的过失。笔者因为工作原因,在西方曾长期在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中心和犯人改造系统对其做心理工作。许多犯了罪的人,就是因为从小在儿童青少年期在价值观上没有定位好,加上与父母的亲情没有联接好,自信心低下,不安全感强,社会角色混乱,而导致人生的错误和失败。

不诚实的父母,表里不一的父母,自私自利的父母,奸诈虚伪的父母,很有可能培养出不诚实、表里不一、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孩子。

孩子从小的正当观念、对他人要求的理解和对应,以及对他人的同情心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极其重要,它会帮助培养一个人的品德行为、良知和对他人的善意。

羞愧感和内疚感也应该在孩童期初步建立。一些国人常说中国人是没有忏悔感的、没有罪过感的民族。中国及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苦难,与这点极有关系。其实没有忏悔感和罪过感的核心基础是因为羞愧感和内疚感没有在人格中建立起来。中国人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再看看如今的中国,连本来应该成为社会良心良知的知识分子,相当一些都是金钱第一,抄袭剽窃,出卖人格,玩弄他人。罪过感、羞愧感和内疚感是近年来心理学上研究很深入的专题,它涉及到现代人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待笔者今后另撰文详述。

人们往往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做出那些极为违反人类共同价值的事情来。这是因为这类人人格本身不健全,是病态的,是因为从小在观念树立上的负输入和误导。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一位父亲,在工作中、在家里,观察孩子、分析孩子、帮助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尽自己的本分,不仅觉得很有意义,而且觉得自己是在对他人、对人性、对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一点贡献。

另外,人们在道德,良知,行为,心态,社会规范之间的选择和两难的处境,也是近年来在西方研究盛行的一个专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