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孩子冲浪的家长们
王克斌
(from cnd.org)
最近有幸在搜狐看了部国产电视剧,《瞧这一家子》。如果我没记错,30年前,陈佩斯、刘晓合庆拍过一部电影,也叫《瞧这一家子》。影、视同名,不足为怪。何况今天,出自一个剧本翻拍、重拍、竞拍的戏比比皆是,大亨们赚钱赚红了眼,相互叫板,一块好肉得分成两块或者三块,独吞地不行。如果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今天还活着,说不定也会感染上翻拍症,同时在北京的四座剧场,都唱个《女起解》,平分秋色,决一雌雄。
瞧剧的主要人物是教授刘力成(张嘉译饰)和他的分分合合的妻子,白领经理孙晓丹(朱媛媛饰)。但中心人物还是他们那个忙于小升初(小学升初中)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升到重点中学,离婚数年的夫妻又假结合到一起。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着。不惜花钱多少,把孩子送进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英语,普数,奥数等等,孩子忙得不亦乐乎,不得不晚睡早起,眼圈儿都累黑了。由于孩子成绩不好,奶奶居然要为儿媳找个重点中学的老校长去处对象,为升学留条后路。一个刚刚懂点事的孩子为了升初中,还得到外边出钱请人制作简历。有位家长花了500元为孩子做了个喷绘式的彩色简历,傲视群芳。到某个重点中学报名的孩子有3000人,初选后有800人可以入试,费用上万。最后,只有100人被录取。小堪堪在考场上晕倒了,患上肾衰竭症。当然,和大部分国戏一样,结果是大团圆,大欢喜。
看完了30集的大戏后,我仿佛看到一层层被潮汐推起的海浪,在海浪的浪尖上冲来冲去的是一群焦躁不安的家长们,然而他们脚下踩住的不是冲浪板,而是他们的孩子。不禁令我产生了对这些天真幼稚的孩子们的同情和怜悯,真想大声呼吁,救救这些孩子吧。
现在国内有个新鲜的提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刘力成的妹妹宁愿花 5万元到女子医院去分娩,结果因为孩子和母亲都要特护,拢共花了30万。老公公不得不卖掉老宅,丈夫不得不接外活儿,挣外快,还糊里糊涂地 进了几天看守所。
说些戏外的话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人在怀孕后花重金到香港或美国, 让孩子一出生就超越了同族,成为未来的香港人或者美国人。他们把出生地当成了孩子的前景保险。香港我没去过,不敢乱说。至少我知道美国的孩子也不会都能读上常春藤院校,我知道美国的毕业生也未必能找到工作,我知道美国也有不少吸毒犯罪分子被关进大狱,我知道美国也有大约700万的无家可归的流民。区区一纸出生证能够保证你的孩子将来不去睡帐篷吗?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在学龄前就要去高级的幼儿园,背唐诗,学英语,弹钢琴,练击剑,参加各种比赛,争夺各种奖杯,从小就要有一技之长,企图把别人的孩子抛到起跑线的后边。有的贵族小学还开设高尔夫球课。 你能保证你将来不会像地主资本家一样扫地出门吗?你能保证你的孩子有本事接管你的事业吗?你能保证你的孩子一辈子都能出没于名利场上吗?
在奥运会上,起跑线是公正公平的标志,不管个高个矮,不管身体胖瘦,不管老爸的地位和财富,大家都要从这同一条线上开始。这些望子成龙、成名心切的家长们把起跑线也涂上一层中国的特色。似乎在告诫别人,我的孩子出生在美国,我的孩子出生于贵族医院,于是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孩子就是得站到起跑线的前边。’你不想想,身后的那些人会同意吗?你不想想,你的孩子站到了前边,就一定会得第一吗?相反,家长盲目的决定会给孩子造成优越的假象,成为一个自鸣得意无知浅薄的纨绔子。说不定,最后夺冠的会是一个让人看不起,连双跑鞋都没有的农民工的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奢望和过分的要求最后会把孩子伤害。使得孩子们在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都低于正常发育的同龄人。壮实的禾苗需要一节一节的自然生长。拔苗助长的结果只会使颗粒干瘪,丰收无望。这些盲目的家长们像一群抢购商品的大军,结果是让商品更紧缺,让商品价格更高。这些盲目家长的群体行为的最终结果是水涨船高,给孩子们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主要起因于社会发展的畸形。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分作重点和一般两种,而重点院校有少之又少,而且,重点院校无论就师资,设备,以及毕业后的出路又都遥遥领先于一般院校。这种差别以及就业的待遇和难度使得家长们对孩子前途产生忧虑,以至于让孩子在学龄前就开始卷进了考进重点学校的竞争。
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的商业化。向学生灌输规定的知识范围与程度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心全意培养学生是他们的天职。可是为了创收,学校只让学生吃个八成饱。放学后还要走进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吃小灶。随便招个学生就是几千元的收入。何况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结果家长破费的是钱财,学生承受的是压力,这些所谓的人民教师得到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钞票。
第三个原因是家长的自私,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高一等,地位高,挣钱多,当个人上人,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从老三届的知青这代人开始的。他们中学毕业后,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只能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到兵团去。一去就是十来年。风风雨雨,年华尽失。文革后,好不容易回到城里,找个工作,又赶上改革开放,提前下岗。这代人吃苦多,获益少,值得社会的同情。他们眼见自己前途无望,故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下一代人的荣耀可以弥补他们一生的遗憾。这种心理和育子之道,不幸也传承到新的一代人的身上。
第四个原因,这几年中国出了几个驰名中外的钢琴家和台球选手, 以及那些名利双收的跳水和体操等奥运金牌得主。这些榜样使得家长也愿意赌上一把,让孩子掌握个绝活儿,到时候,金钱、美女、别墅滚滚而来,耀祖光宗。在某种意义上,这几个从小就脱学练琴、练球和进了体校的孩子对部分家长起了误导的作用。这些攀登到象牙塔尖上的孩子不是人人都可效仿的。
第五个原因,改革开放后,一批廉价的劳力从农村涌到城里。卖菜的,保安的,炸油饼的,打工的都换上了清一色农民工。没有户口,没有劳保,工资低微,让人看不起。他们的处境与待遇使得新一代的孩子们失去了做传统的普通的劳动者的机会。要么上个好大学,找个白领工作,颐指气使,地位高雅;要么参加到农民工的行列,去练摊儿,去做个打工仔。这无异于让满清的八旗子弟放下架子去拉洋车,丢不得那人。
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当总统。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是教授。一个再好的国度, 也不会人人都是将军。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是明星。一个再好的国度,也不会人人都毕业于清华、北大,哈佛、剑桥。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有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做好一个普通人,做好一件本职工作,让社会去选择你,而不是你去选择社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固然不是好的士兵,但是能当将军的一定要是个好的士兵。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人们的天资,特长和体力是不同的,一个人应当有自知之明,把你的智慧充分地发挥,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自然也会得到你应有的那份报酬。
如今海龟在中国已经不那么吃香,毕业后在美国和英国找不到工作,回国也难以施展,获得高薪。和那些在国内踏踏实实地干了几年的同辈们相比,他们不但失去了起跑线上的优势,反倒落到了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的后边。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像赌博或炒股一样送出去留洋镀金,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的常春藤院校是好,但大多数人考不进去。读个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学校,勉强获得一张文凭,还不如在家门口的大学好好读上近年。
一个朋友的孩子出生时,好多人都来贺喜,说好听的话。鲁迅说了句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挨了一顿棍棒。说好话的未必, 说死的必然。奉劝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调节一下心理状态,给孩子留点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空间,自然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也希望社会能为多数人的入学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和改善普通劳动者的待遇和地位,让孩子们有个宽松舒适的未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