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美国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亲子活动

美国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从《父母必读》杂志在Mercer大学亚特兰大校区的亲子活动谈起
叶宝生

一位老同学,现居美国,一次通电话嘘寒问暖,告说自己整天为生计奔波,最高兴的就是自己从中国到美国的孩子,笑称美国的孩子太幸福了。祝福两句,没太在意。在Mercer大学亚特兰大校区观摩了一次《父母必读》杂志组织的亲子活动,感触颇深。

到达活动现场,只见一对对父母,抱着孩子的,领着孩子的,既抱着又领着的,一辆小车推着一个或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小孩跟着的——一家人都挺兴奋地一起参加一个活动又一个活动。活动的设计都非常适宜不同年龄小孩的参与,棒球游戏——用鼓风机吹起一个塑料球,悬空,小孩操塑料球棒击打;篮球游戏——篮筐才高出头顶,蹒跚走路的小孩一次次将球举过头顶装进去;寻宝游戏——帐篷下一堆稻草,里面撒进糖果,小孩在里面翻找;家长与孩子一起做帽子,一起画彩脸,一起套圈……虽然有家长陪护,孩子们才是活动的主角。再看鬼屋、蹦床、滑梯、攀爬,都是充气设备,外形有青蛙状的、鳄鱼状的、火车头状的,也有白云样、水花样的,小孩在里面爬、滚、翻跟头,但都很安全,可见组织者对儿童安全的考虑。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拍照,忽然发现有几辆铲土车、推土机、拖拉机,还认为是工作人员未及时移走。但是有小孩在上面煞有介事地作开车状,也有小孩在上面蹦蹦跳跳,才知道是为小孩专门放置的。小孩不光可以感受卡通般世界,也可以认识现实的工作工具。大灰熊、大熊猫和长嘴鸭造型的卡通人,游走在现场,不时作出各种滑稽动作,引得小孩们纷纷与其合影。还有小孩与卡通人比划上拳脚,卡通人展转腾挪也不示弱,引来大人、孩子一片笑声。儿童们是活动的主角,娱乐性贯穿活动始终。成人们则是尽心尽责的配角。几位乐手,不但热情洋溢,而且笑容可掬,为小孩们演奏一曲又一曲,小孩子们在音乐节奏中不协调的跳着、蹦着,家长们鼓励着、拍照着,其乐融融。几匹小矮马,在一个圈内,吸引了很多小孩,但好像既想骑又害怕,大学生志愿者和家长成了马背上忐忑不安的小主人的保护使者。切身感受的好一次亲子活动!

引发一些联想。在超市购物,用购物小车,有些小车上专门设置放小孩的位置,有的超市甚至准备了儿童电动车,供随家长购物的小孩使用。美国立法,13岁以下的学生放学回家,家中必须有人,以保障儿童的安全。美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免费的,如果家庭收入低,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补贴,小孩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保证儿童受到公平的教育。美国社会对学生兴趣的尊重和特长的培养尤为突出。以高中生为例,美国学生参加完全国基准考试后,根据兴趣和特长申请大学考试,全国基准考试为参考,通过大学考试就可以进入自己爱好的专业学习,由于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进入自己爱好的专业比较有保证。而中国高中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分数决定其能否上大学,能否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很多学生在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特长在哪,迷茫与困惑,学校又以上重点大学的多少为衡量指标,家长把学生的成绩算来算去,考虑上哪个层次的大学。最后,为了学校的荣誉、家长的荣耀,学生考上了好学校,却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美国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学生发展有利,但造成选择理工科的学生偏少;中国分数优先的选择,好大学很难就业的专业也都可以招满学生,但对学生专业发展有很大负面影响。从美国社会对儿童的关爱,可能会引发作为中国教育工作者的更深入思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