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美国大学招生简介:大学候补录取的可能性

·杨法先·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许多大学向申请该校的学生发出了一封令许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捉摸不定的来信。信的大意是您(指学生)已经达到了本校录取标准。但由于学校容量有限,我校暂时不能录取您。您若同意,您将被放在候补名单上。一有机会,我们将会尽快通知您。看完这封信以后,学生和家长会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如若同意,会有多大的几率被录取?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美国大学的招生程序,或者说,大学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以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美国高中毕业生准备申请四年制大学,他们往往要申请六所以上的大学。近年来,这个数目又有上升的趋势。2006年部分高中生申请了11所大学。高中负责升学的老师往往会建议学生至少申请两所理想的大学,两所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大学,两所保底的大学。无论大学规模大小,声誉如何,美国所有的大学都是各自独立招生。这一点与中国大陆国家统一招生有着根本的区别。除某些特殊情况以外,在具体录取哪些学生的问题上,各大学之间一般互不通气。因此,某一名高中生应当同时申请多所大学,而这名高中生又会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有趣的是,四月一日发榜以前,大学挑学生。四月一日发榜以后,学生挑大学。在大学和高中学生各自现有的条件下,这种双向的自由选择使大学和学生都达到了最大的满意。

受师资,教室,在校学生的毕业人数,学生宿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每一所大学每年招生的人数是有计划和确定的。一般来讲,根据往年的经验,大学招生办公室要考虑有多少申请者在得到录取通知书后不来报到。因此,各大学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一定要比计划录取的学生人数多。但究竟需要多发出多少录取通知书,因校而异。无论是竞争最激烈的八所常青藤大学,还是普通的区域性大学都不例外。对于这最著名的八所大学来说,近年这个比例在1.27:1到2.18:1之间。一般而言,如果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只有正常的招生计划(没有Early Decision或Early Action),并计划招两千名学生入学,这所大学至少应当发出四千张录取通知书。但即便如此,这些大学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有二千名学生会承诺来上学。同样即使承诺来上学,也不意味着一定来报到。如果,某学生承诺去A大学,但B大学将该生从候补录取中转为正式录取。而B大学是该生的理想学校。在这种情况下,A大学就流失了一名学生。还有的学生由于健康和个人的原因要求推迟一年入学。凡此种种,各大学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它们必须保证按计划招满学生。为了防患于未然,候补录取制度应运而生了。

那么,如果同意把自己放在候补录取名单上,有多少可能性最后被录取呢?对于这个问题永远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一般而言,大学名气愈大,机会愈小。对于最著名的大学来说,无论州立还是私立,这个机会有时会小到一个也没有。即使有,这个比例也在5%以下。也就是100名同意把自己放在候补录取名单上的申请者,最后得到录取通知书的不多于5人。这个比例低于任何一所美国大学的录取率。例如,多年来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第一的那所大学,在2005年曾向1,207名申请者发出了候补录取通知,794名申请者接受候补录取,最后没有人收到录取通知。而那所相对最容易被录取的常青藤大学在2008年曾向3,444名申请者发出了候补录取通知,2,163名申请者接受候补录取,最后44人收到录取通知。当然,某一年某一校也会有些例外。例如,某著名州立大学2008年曾向2,320名申请者发出了候补录取通知,1,420名申请者接受候补录取,最后453人收到录取通知。七姐妹之一的某著名女子学院2008年曾向581名申请者发出了候补录取通知,353名申请者接受候补录取,最后127人收到录取通知。

事实上,各大学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得到正式入学通知书的学生会来报到。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估计。例如,某大学按2:1比例发录取通知书,而实际上,发录取通知书与承诺来的学生的比例是2:1.02,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候补申请者都不会被录取。反之,发录取通知书与承诺来的学生的比例是2:0.98,在这种情况下,候补录取机制即刻启动了。而录取多少人完全取决于计划招生人数与承诺来上学人数之间的差额。

综上所述,当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收到的候补录取通知书时,特别是最著名的大学,须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并可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由于不会有任何损失,当收到候补录取通知书以后,应同意把自己列入候补录取名单。并尽快答复学校,学生和家长要做好相应的纪录。然后,尽快忘掉这件事。虽然,仍有被正式录取的机会,但不应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把握住已被录取的学校,是当务之急。

如果学生和家长准备向学校补寄任何材料,或与校方进行任何形式的联系,则应当非常审慎,切勿弄巧成拙。学生及家长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若寄材料,无疑给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徒增许多麻烦。这所大学对于某位学生可能是今生唯一的机会。但对于这所大学的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而言,该生只是今年一两万申请者之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这些申请材料,谁又可能洞察他们对这些申请者的心理与情绪?

如实在想疏通关节,应当请所在高中负责升学的老师给发出候补通知书的大学招生办公室打电话。对于一些每年都向著名大学输送学生的高中而言,高中负责升学的老师与某大学负责在本地区招生的工作人员早也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工作关系。因此,老师的说项远比家长对大学的求情有力的多。但老师是否肯帮这个忙,则完全取决于学生平日的表现,以及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是绝对不行的。这里的‘香’,主要是指平日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与联系。

根据八所常青藤大学的一贯方针政策,无论申请者是否申请助学金(need based financial aid),对是否录取该学生均不发生任何影响。但八所常青藤大学以外的著名私立大学,则不是所有大学都有此政策。因此,这类大学会更倾向于将正式录取通知书发给没有申请助学金的申请者。尤其在目前的形势下,更是如此。

当美国的医学院录取住院医生时,采取类似于中国大陆的大学招生办法。除此以外,美国大学的本科,研究生招生都采用上述办法。读者一定可以想象,由于美国大学招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各校招生办增加了许多工作。为了克服上述种种弊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在1954-1955年试行提前录取制度(Early Application System)。它是Early Decision和Early Action的前身。提前录取,特别是Early Decision,减轻了招生办的工作负担与招生成本,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关这部分内容,将在以后陆续介绍。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美国社区学院: 物美价廉的大众职业教育

谁来主管美国的高等教育

徐贲

在美国,接受高中后教育的学生有超过1/3是进入社区学院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社区学院的教育对象不是少数人的精英,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子女

不久前,奥巴马总统选择了加州山麓—迪安萨社区学院学区总校长玛莎·坎特担任美国高等教育的主管。坎特将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在部长阿内·邓肯之下,她将是顺位第二或第三的美国教育事务首长。

坎特是第一位担任高教主管的社区学院校长,她的任命对美国社区学院所代表的那种平民普及型高等教育有着不平常的意义。加州有110所社区学院,约250万学生,全美国有1100所社区学院,约630万学生,占全美国高中毕业后在校受教育学生人数的35%,这个比例还在增高。

美国的四年制大学这几年学费节节攀升,速度超过了物价上涨和家庭收入的增加。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他们许多在那里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学业,然后转入四年制大学。社区学院不仅是四年制大学的过渡,而且也为许多学生会提供必要的就业前教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坎特的任命同时体现了奥巴马政府对就业和教育的重视,这种教育的对象不是少数人的精英,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子女。

社区学院又称“社区大学”或“两年制大学”。社区学院两年毕业后,学校会颁给学生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如果学生想继续深造进修,可以转学进四年制大学,申请大三的课程,继续后两年的大学课程。除了转学课程,社区学院还提供许多职业课程,帮助学生获得就业的一技之长,如护士、会计、驯养马匹、汽车修理、果园栽种、电器、管道、建筑,等等。加州教师资格的许多课程也由社区学院提供。

社区学院课程是根据当地经济结构需要设置的。企业家比尔·盖茨说:“相关就业市场推动了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的编制一般从简,不少教师都是兼职教授。社区学院以教学为主,所以学生反而比在研究性大学中有更多、更直接的机会与教师接触、受教。社区大学一般都采取小班教学,教授比较能注意到每一位学生,并给每个学生适当的帮助。

美国的许多四年制大学,前面两年也是不定专业的,所以从社区学院转入第三年学习,一般都很顺利。美国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在同一个学习阶段几乎都可以互通,提供学生选择与尝试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选择中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社区学院的最大优点是学费低廉。在美国各州中,加州又是最低廉的。学费是按学分计算的,每学分是20美元,一门课一般为3到4个学分。一个学生一学期上3门课,13个学分,学费就是260美元。加州从去年1月1日起,每小时最低工资是8美元。学生就读社区学院每学年的学费为500美元左右,而就读外州公立大学的学费则为2760美元左右。

各州为本州学生上社区学院或公立大学规定优惠学费,因为他们的家庭是本州的纳税人。外州或外国来的学生学费要高一些,以坎特原先所在的迪安萨社区学院为例,分别是每学分115和126美元。

加州社区学院的学费比其他州低,但生活费用却比较高,所以学生总的开销还是差不多的。即便如此低廉的学费,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家庭低收入情况申请免费。2008-2009学年的免费标准是:1口之家(包括学生本人)年收入低于15315美元;2口之家,20535;3口之家,25755;4口之家,30975;5口之家,36195;6口之家,41415;7口之家,46635。

社区学院以其低廉的学费和极多种的就业学习机会,为千千万万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打开了求学之门。在中国,许多人一说起美国大学就会想到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但能够进入这类常春藤大学的,一共才占美国大学生的3%。在美国,接受高中后教育的学生有超过1/3是进入社区学院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比起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大学,社区学院都更体现平等、进取、自尊、自强的“美国精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这样评价:“社区大学让人看到了美国最好的一面。”奥巴马总统任命社区学院出身的玛莎·坎特主管美国大学教育,秉承的也是这样一种美国精神。

(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新书快讯: 亚城十一岁华裔少女出版小说<<友谊永恒?>>

新书快讯: 亚城十一岁华裔少女出版小说<<友谊永恒?>> Best Friends Forever

亚城华裔少女莱特(L. F. Wright) 近日出版英文小说Best Friends Forever ? (<<友谊永恒?>>), 正在网络上热卖, 很受少年读者们喜爱.
该部小说是莱特小姐的处女作, 历时两年完成. 小说主要讲述两个少女从初次相遇而成知心朋友到因故分离, 日夜思念, 后来又机缘巧合不期而遇, 却互不相识反目为敌的故事. 小说构思独特, 情节生动起伏, 人物鲜明写实, 语言活泼幽默, 文笔流畅老道, 反映出少年作者莱特早慧的观察力和表达技巧, 是一部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少儿读物, 尤其适合学龄期的儿童少女阅读.
全书共八章186页, 每本网络售价为 $9.99 (印刷本), $5.00 (下载本). 有兴趣的读者可登陆网站 http://www.lulu.com/content/6749470
莱特小姐出生在乔治亚州, 年仅十一岁, 现为本地区六年级学生. 她从小爱好阅读和写作, 兴趣广泛, 想象力丰富. 她一年级时便入选小学资优班(TAG),从二年级开始每年参加写作夏令营, 立志长大后当一名秉公无私的法官和异想天开的作家. 本书销售所得将全数进入莱特小姐的大学教育基金(College Fund)帮助她实现
美好的愿望.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New Book: Best Friends Forever

This chapter book is a story on pre-teen/teen girls friendship written by a brilliant11-year-old girl. Lovely, touching, immaginative, realistic. A must read for school-age girls.

To order on-line at
http://www.lulu.com/content/paperback-book/best-friends-forever/6749470

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美国华裔状况要比想像的复杂 Diversity among Chinese Aemricans

VOA记者:申华
新的研究显示,华人人口占全美人口百分之一。华裔美国人的人口状况要比想像的复杂,教育程度和就业取向两极分化。尽管华人继续努力克服在美国生存的压力,部分华人回归故里趋势明显。

最新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6年,华裔美国人的数量为三百四十九万七千四百八十四人,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左右。上述最新数字是马里兰大学亚裔美国研究计划(AAST)出版的研究报告提供的,报告名为“华裔美国人的状况”。

拉里·哈基姆·施纳嘎瓦是报告的作者之一,他说:“其中的一个发现是,在美国的华人目前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这个数字真的令人惊叹。每1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不仅如此,再过10年,每50个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华人。”

施纳嘎瓦还说,华裔美国人是亚裔美国人中的主体,每四个亚裔中就有一名中国人。2000年至2006年间,美国的华裔人口增加了28.5%。美国的华裔人口主要来自三个地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占60%,台湾的占16%,香港来的约占9.4%。

这份研究报告说,在美国的华人状况,远比人们想像的复杂。施纳嘎瓦说:“在美国的中国人呈现的多样性非常、非常广泛,具有很多特点。很多情况下我们对此并没有认识,因为我们一向认为,中国人都一样,背景相同,来源于世界上同一个地方。按照少数民族的模式来分析,中国人干得都很好,而且都是新近到达美国的。其实,上述看法并不正确。”

研究报告显示,华裔美国人的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两极分化严重。获得高学历,从事高端管理工作的华裔,同那些连高中文凭都没有,从事低端蓝领工作的华裔人数大体相当,都约占华裔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华人蓝领工作高度集中在餐馆和车衣行业。

不过,来自台湾的华裔大多从事专业和管理工作,大陆来的华裔则占华人蓝领工作的绝大多数,来自香港的华裔,其所从事的行业技术等级,介于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

马里兰大学的最新研究,将华人进入美国的最早时间锁定在1785年。那一年,三名中国海员乘“帕拉斯号”(PALLAS)海船,抵达了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不过,研究报告作者,同时也是马里兰大学亚裔美国研究计划负责人的施纳嘎瓦说,中国人到达美国的时间可能还要久远。

施纳嘎瓦说:“我要强调的一个多样性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可以追溯10代人,有的中国人早在1700就到达了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加利福尼亚南部一带。1840年代移居美国的中国人,到现在也已经是第七代和第八代了。”

谈到华裔美国人不断回流中国,或者亚洲原居住地的现象时,施纳嘎瓦博士说,这是一种遗憾的真实现象。他说,回流中国的主要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新近抵达美国的中国学生,他们来这里主要目的就是深造,或者镀金,回国后将有更好发展;大部分回流的将是华裔老年人,这部分人要么感到已无望融入美国社会,回国后会有更好的依靠,要么认为,为人父母的重任已经完成,该落叶归根了。不过,其家庭代价可能是沉痛的。

施纳嘎瓦说:“我们研究发现,如果这些老年人回国,他们的家庭将出现割裂,天各一方,父亲决定回中国,母亲或者姨妈可能想留下,孩子想在美国完成学业,这就是家庭割裂效应,这种效应对华人社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已经成为许多在美国的中国大陆人以及台湾人家庭的生活写照。”

美联社报导,全美国各地华裔为适应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努力同美国的语言歧视现象作斗争。面对许多州裁减移民的英语教学预算,他们走上街头抗议,反对斩断“融入主流社会的生命线”,要求保障移民的英语培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