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星期三

博士今古论

·曾国平·

“博士”在中国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官职,其二为学位。

博士作为官职最早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徐慎在《五经异义》中说道:“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当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

秦朝有七十位博士,他们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汉朝沿袭秦朝的“博士”官职,并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各设一博士,史称五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谈到“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博士学问高深,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好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誉,后来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唐代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就是国子博士。明、清两代有国子博士,太常博士,还有以五经博士为孔孟及儒家诸族的世袭官。

秦代至汉代,博士都博学多才,通晓古今。那时候的博士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图书、整理和编撰文献档案。另外,博士还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唐代以后,“博士”渐渐从官方下放至民间,这或多或少和科举考试有关吧。博士不再代表博学之士,博士也不全是官职。人们对精通某一职业的杰出人士统称为“博士”,如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等。从宋朝开始,人们甚至将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士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明朝的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明朝黄省曾《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面佣夫皆为博士。”

博士作为学位在中国则是近代的事。晚清的中国生产力低下、经济停滞不前,国力每况愈下以致沦为西方许多列强的半殖民地。相反,西方列强刚经历过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蒸蒸日上。中国打开国门让西方列强进来后才猛然发现和西方列强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了现代科学和技术,一下子将中国这个沉睡多年的巨人惊醒。科举制度成了中国落后的替罪羊。的确,科举考试覆盖面太窄,长期以来只考文科,从来不考数学等理科,所以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1907年慈禧太后一声令下,取消了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从此,中国学子纷纷到西方留学攻读西洋学位。

西洋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其中,博士是最高学位。至于博士后,那只是一种职位,并非学位。西洋学位取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公元13世纪当时欧洲仅有的三所大学开始试用三种学位:学者、学士和硕士。刚开始的时候,这三种学位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它们都代表大学老师任教的资格。公元14世纪这三种学位去头补尾,变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从此,学士、硕士和博士这三种学位被欧洲其它所有大学所采纳,随后又被其它国家的大学所采纳,并一直延续至今。

博士学位英文全称为“DoctorofPhilosophy”,简称为Ph.D,它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其拉丁原文意为“哲学老师”。当年,先贤们在将“Doctorof Philosophy”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想必费了不少周折。它和举人或进士有点相像,其难度介于举人和进士之间。先贤们最终将“Doctor of Philosophy”翻译成了“博士”也许是因为深恶痛绝科举考试的弊端吧,也许是因为“博士”听起来更文雅吧。总而言之,此“博士”非彼“博士”也。此“博士”完全是洋玩意儿,乃博士学位也。

中国自取消科举考试后70多年从未培养过一名博士,直到1978年,中国才有第一批18名博士生入学。1983年,这18名博士生全部毕业,变成了中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博士,被冠为“十八勇士”。从此,中国自己培养的博士以几何级数增长。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中国培养的博士已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2008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再说,美国每年培养的博士少说也有10%至20%来自中国。由此看来,中国博士总数在全世界稳居第一。

在中国读博士和在美国读博士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在中国读博士是难进易出。首先,中国对博士点要求过严。想当年,堂堂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居然只有一个博士点:计算数学。其次,中国对博士生导师的资格要求较严,如要求博士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至少培养过两届硕士研究生等等。当然啦,博士生导师本人并不要求拥有博士学位。再以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为例,相当长一段时间只有游兆永教授一个博士生导师。游兆永教授何许人也?他是中国计算数学届元老,又是中国数学协会西北分会会长,还是中国许多一级数学杂志的常务编委或主编。另外,中国对博士生的资格要求过高。既有政治上的要求、又有年龄和身体方面的限制。最后,博士生入学考试过杂过难,不但要考枯燥的政治,还要考难涩的英语。记得当年笔者考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的时候,英语才得了80几分,竟然比其他一般考生高出30几分呢。一旦考上了博士,要拿到博士学位还是比较容易的,只需在博士论文答辩之前发表一、两篇会议论文即可。

在美国上博士则是先易后难。美国没有对博士点或对博士生导师的要求,正规大学任何专业都是博士点,任何教授包括助理教授都是博士生导师。当然啦,美国大学教授都拥有博士学位。美国对博士生也没有政见或年龄的要求。任何学生可以选任何对口专业的教授做其博士生导师。几乎所有教授都会满口答应,毕竟多一个博士生多一个科研助手、多一次发表论文的机会。不过,如果博士生还想要资助,教授就会三思而后行。美国也没有博士生入学考试。博士生入学资格凭其本科和研究生的平均分数(GPA)以及教授的推荐信而定。博士生被录取后一边修学分、一边在导师的指导下作研究。然而,其后的博士资格考试却比较难。博士资格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只考专业课,题目一般都偏难,有些题目甚至连出题教授都作不来呢。只有笔试通过以后才能参加口试。口试的时候下面坐满了教授,他们随心所欲地提问,让考生防不胜防。口试对外国学生来生更难,一方面要能听懂带有各种口音的英语,另一方面讲的时候又要能让所有教授听懂自己的口音。记得笔者当年在美国参加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险些因为隆重的江西口音而阴沟翻船呢。所幸我笔试成绩很好,更何况很多教授都了解我的真实水平,我才顺利过关。那次博士资格考试我有几位外国同学都未通过而惨遭淘汰了。一旦过了博士资格考试,博士生就要忙着写博士论文。导师一般都会要求其博士生发表一至两篇会议或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答辩多象走排场,绝大多数都会通过。

适逢笔者好友赵豫彪博士之妻李燕(河北籍)刚拿到地理信息系统(GIS)博士学位,特献上一首题为“燕赵行”的藏名诗同贺:

李杜文章天下闻,
燕赵侠风世上分。
博揽信息豫告准,
士女连理共彪文。

From CND.org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