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5日星期五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冯建华

教育的理想什么? 理想的教育是什么? 这是古今中外教育所面对的根本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是千差万异, 莫衷一是。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活动, 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随著人类历史的发展, 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有不同。 古希腊罗马教育与当今欧美教育不可同日而语, 东西方教育也各具千秋。那么, 教育是否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呢?

简单的说, 教育的理想就是理想的教育, 理想的教育是实现教育理想的保障。教育的理想实质上就是使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并使每个人已有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综观古今中外教育, 教育的理想似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我们的教育还不是理想的教育。 那么, 理想的教育究竟是什么? 概括而言, 理想的教育必须具备四大基本特征即科学化,大众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理想的教育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遵循科学规律。 教育的科学化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和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对教育内容有牢固的掌握和充分的准备,对教育规律的有效运用。这一 点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以及教师的培训直接相关。研究表明, 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流互动的过程,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理想的教育必须是大众化的教育。只有大众化的全民普及教育,让每一个人, 无论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男女老少, 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力和机会, 我们才有希望真正地提高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 促进国家, 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相对而言, 美国教育以大众化普及教育为核心,中小学义务教育实行名符其实的免费教育, 甚至除少数顶尖大学外,高等教育的大门也是敞开的。只要你愿意学习, 就一定有你学习的机会。

理想的教育必须是 “因材施教 ”的个性化教育。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家庭环境, 成长经历, 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特长, 对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要求。这就需要教育者对每一个受教育者要有充分的了解,量体裁衣,因材实教。 教育研究表明,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根据个人特点进行的,一对一教育。 但是, 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实际的人员和经济的局限性, 进现代教育基本上以学校班级为单位,个性化个别化教育还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为教育的个性化带来了一线希望之光。

理想的教育必须充满人性的教育。人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机器,而是一个具有五情六欲的复杂的社会动物。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功效有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自信心与自尊心等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今流行的所谓智商与情商之关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关心爱护,平易近人,保护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尊重受教育者, 会使教育收效事半功倍, 反之, 则事倍功半。

传统的教育以知识为重, 考分为准,师道尊严正是与教育理想背道而驰。世界上并无完美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也不过是教育的理想。但当我们对教育的理想有了清楚的认识后, 教育的改革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有的放失乃为上策。

没有评论: